第8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武汉)顺利举行
[通讯员:戈丽丽、汪贤文、云梦迪、张兰,摄影:余超] 2019年3月9日,第8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楼北407会议室举行,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本次seminar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石军伟教授主持。来自湖北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兄弟院校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首先,石军伟教授做简要致辞,介绍香樟经济学seminar低调务实、专注学术的作风,并代表承办方欢迎与会老师、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seminar顺利开始。
本次Seminar共选出了六篇论文进行交流。湖北经济学院的王成老师就论文《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绿色升级的影响—基于竞争力渠道的分析》作出分享,他首先以波斯地毯的例子引出问题,然后构建模型分析了环境管制影响GVC绿色升级的理论机制,得出命题: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本国排放量所占GVC总排放量的比例取决于国内外环境管制力度的共同作用;若其他国家环境规制力度不变,本国环境规制力度加强,则会促进本国产业在GVC中的绿色升级。他运用WIOD和我国13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对相关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其理论命题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应有针对性地实行环境规制的精准施策,从而减少我国制造业在GVC中的排放占比。
上海财经大学的胡羽琦博士报告了论文The Influence of Highway on Local Economy: Evidence from Chinas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究了高速公路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她使用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130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通过DID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高速公路更可能是通过吸引资本要素流入而不是人员流动影响了区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县域经济的增长有正向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明显,并得出了越接近中心城市的县受益越明显、第三产业较第二产业受高速公路的影响更大等结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朱明宝老师报告了论文《人口流动与社会信任:理论实证》,围绕人口流动与社会信任的关系作了分享。他从人口的文化差异、公共资源的争夺、社会治安、经济效应、社会互动、制度的完善等方面作了理论分析。基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与2005年各省(市、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实证研究了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动性对该地区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性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U型曲线拐点处人口流动性在27.80%左右。在工具变量估计以及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流动性对该地区相对年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体制外就业和户籍居民的社会信任具有显著的U型影响,但对相对年长、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体制内就业和流动人口的影响不具统计显著性。论文提出了减少人口空间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社会信任水平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政策建议。
短暂的会间休息之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的王芳博士报告了论文《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汽车产业的证据》,以中国汽车产业为切入点围绕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问题进行了交流。她首先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并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提出了理论命题。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汽车企业的面板数据,王芳博士发现,产业间知识溢出、产业内知识溢出、外资的知识溢出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不同的影响。门槛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了与一般经验相悖的结论:对于国内汽车产业而言,产业内和产业间知识溢出都不存在门槛效应,国际知识溢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
在对王芳博士的论文进行讨论之后,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的龚广祥博士对论文《土地市场化能否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进行了分享。龚广祥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背景:地方政府热心关切通过增加土地等要素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但对创新似乎没有报以太大热情。然后分析了土地市场化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机制,即通过改善要素扭曲、优化营商环境、环节融资约束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论文利用2001-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土地市场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对区域技术创新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行政级别高、财政缺口重、无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西部地区相比,行政级别低、财政缺口轻、有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部地区的土地市场化更能促进技术创新。
之后,邹彬涛博士做了论文《普遍服务、收入再分配与激励性规制—来自CHIP数据中家庭居住性消费的证据》的主题报告分享。邹彬涛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由于信息不对称,非贫困居民的“攀比”会扭曲再分配绩效,造成了资源浪费。然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陈述,对文章理论进行了推导:从消费者与社会计划的最优决策出发,引入“普遍服务”与信息不对称,由包络定理得到“激励相容”约束,并加入到社会福利的非线性规划中,最终得到斯宾塞—莫里斯条件。结果发现,完全信息条件下,再分配不会改变消费组合决策,只会影响劳动供给;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社会福利次优决策也应遵循消费中性原则,再分配政策旨在纠正低收入造成的消费组合偏差。文章基于2002年与2007年度CHIP数据,利用FR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证明了理论结论,而且发现不同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可用于评价再分配的政策效果。
围绕本次seminar报告的六篇论文,老师和同学们就论文里模型的设定、数据处理、命题推理、计量方法和实证结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人和参会师生的良好互动,使与会人员获益良多。兄弟院校的参会代表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会议提供的高质量研讨场所和会务服务非常满意。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第8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圆满结束。